[2008012·就业进行时] 就业难,难在哪?

2008-12-30 作者:本报学生记者 胡忠英 辛珠郡 阅读:

   

    冬日的清晨阴冷而清冽,天刚蒙蒙亮,我校05级刘鑫(化名)同学就起来了,为了这一天,他早就做好了准备,特意买了面试的衣服,又在美发店设计了发型,并精心制作了简历。当他早早走出校园时,心中有些窃喜:第一个赶到招聘会,第一个站在招聘摊位前,第一个接受用人单位挑选。

    作为远路的他,换了两次汽车才来到人才市场,但眼前的情况让他吃了一惊,近百人早已等在那里,三五成群的聊着求职,有的人还专门是从延安、宝鸡、榆林等地赶过来。来自招聘会现场的信息大多是坏消息。

    前所未有的高校毕业生就业难,出现在各个招聘会上。记者在我校就业指导中心了解到,到目前为止,我校的就业情况与往年同一时期相比,有所下降。近几年累积的等待就业的大学生,构成了一个庞大的群体。不过,暂未就业的毕业生中,一部分是准备考研、考公务员,一部分在积极面对就业市场求职,还有一部分是准备出国。

    05级材化王同学站在我校餐厅门口的求职信息橱窗前,两只眼睛一遍又一遍的在那几页纸上搜索着,好像不在这两张纸上找出点什么决不罢休似的,另一名同学则迅速拿着纸笔在记录着些什么,还对旁边的同学说,“先投这个试试看吧!”

  “找到有价值的信息了吗?”

  “唉……!”人群里发出这样的叹息。

    如果你置身一些高校毕业生招聘会拥挤而嘈杂的会场,如果你目睹了那么多莘莘学子找不到工作而焦急的面庞,如果你聆听了大学毕业生求职的辛酸经历,如果你看到了那么多大学生穿梭于校园与社会……你一定会发出这样的疑问,工作真的那么难吗?中国的大学生真的太多了吗?

    答案是否定的。当毕业生一方面高喊“就业难,难于上青天”时,企业却在为找不到合适的人才而困惑,这一矛盾首先就值得整个社会深思。

 

明日黄花般的陈旧观念

 

  “你们是赶上好时候了,大学毕业分配个好工作,有了铁饭碗啊!”这样的感叹在今天已经令人感到很陌生了,父辈的欣慰与欣喜也很难被当今的大学生体会到了。二三十年前,毕业后的工作几乎不是大学生需要考虑的问题。自考上大学那天起,铁饭碗就已牢牢的把握在他们手里了。毕业生只要手持派遣证,就可以到分配的单位报到,而不用花自己一分钱,甚至连路费都是国家给的。而现今,大学生不再有人包分配了,何去何从,完全要靠自己在就业市场闯荡。

    1990年代中期开始,高校毕业生全面进入买方市场。时至今日,许多人的观念还没有完全适应时代的变化。很多大学生对自主择业没有足够的思想准备。1990年代末期开始实行的高校扩招,其跳跃式增长给跨世纪的中国高等教育留下了一道耀眼的彩虹,人们尽情欢呼他的绚丽壮美,可曾几何时,那道长虹便虚化为一个长长的惊叹号,好似无数高校毕业生和他们的家长发出的一声声长叹。

    中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时代,毕业生激增,用人单位职位增长的速度远远不能满足需求。而非“吃皇粮”单位不去的陈旧观念则更加加剧就业的难度。“非名企,非大型企业或者国有企业不去”这些观念是阻碍一部分毕业生就业的重要因素。记者在走访中了解到,有的同学即使知道就业难,仍然觉得只有到机关、国有企业才算就业,其他的则不光彩。有些家庭条件好的同学,不找到好工作就不就业。

    有的大学生眼睛只盯着北京、上海、深圳等大都市,以及少数省会城市,而这些城市对人才需求毕竟是有限的,盲目地挤到这些地方就业,就会使一些毕业生难以找到工作。“狼多肉少”,我校06级郝同学这样概括了这一现象。

    事实上很多大学生对人才市场用人标准和自身条件都不是很清楚,在择业观念上有一定的盲目性。只是一味地追求“我想干什么”,而不考虑“我能干什么”。

   “西部缺人,但咱们的大学生很多都不愿意去。”我校就业指导中心牛迎宾老师分析说:“随着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国家出台了许多促进大学生就业的政策,例如西部计划,大学生村官等,西部和基层则成为吸纳高校毕业生的一个很大的渠道,拓宽就业渠道,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干的好的话,个人也可以有好的发展。”他说:“只有大学生的就业观念变了,就业的路子才会越走越宽。”

 

“我到底有哪些竞争力?”

 

    一名企业人力资源部主管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曾一针见血的指出:“学校教授的专业知识在工作中能用到10%就算不错的了。”她提到:“大学生缺乏工作经验是就业难的一个重要原因,大学教育应多贴合实践,只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培养出优秀的人才。”

    现如今,用人单位对应聘者的实际操作能力、适应工作环境变化的能力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有哪些竞争力,能够胜任哪种工作是目前求职大学生中最关心的问题。

   05级白(宇坤)同学说:“ 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面临就业压力的时候往往就像一只只无头苍蝇一样,无所适从,而这其中的大多数又都是没有做好准备的人,无论是个人自身条件还是心理上的,他们面对可以说是突如其来的孤立感显得没有了底气。”

   对于大学生自身情况的解读,毕业者和公司达成了一致:一些大学的专业及课程设置有较大盲目性,专业趋同现象十分严重,造成供给严重大于需求。一些学校仍然沿袭传统的应试教育的教学方式,培养出来的一些学生高分低能。不少学校专业划分过细,难以跟上市场变化的步伐。

   一家酒店的人力主管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现在大学生很让企业头疼的一点就是眼高手低。由于大学生大多没有工作经验,刚刚进入工作岗位,根本无法立刻接手专业性较强的工作。因此,在就业初期,多干一些不太重要的小事,包括端茶递水复印文件等都很正常。很多大学生却觉得‘很受伤’。他们认为自己是堂堂大学生,竟然做些端茶递水这些初高中毕业生的工作,觉得太屈才。因此多在工作中情绪低落,甚至对工作产生抵触情绪,从而导致自己草草辞职。”

 “如果不对工作有太多的欲望和要求,纯粹的把任何工作都当成自己的事业去努力经营,抱着积累经验,厚积薄发的态度 那么就业就不是一件痛苦的事了 ”我校王(硕)同学说。

 

性别歧视阴影依旧

 

    “一双明亮的眸子,青春靓丽的形象,公主般卷曲的栗色头发,甜美的笑容……”这不是明星照,而是一份普通的女大学生的简历照片,制作考究,精心设计,为的只是在找工作时增加面试机会。

    拖着疲惫的双脚迈出招聘会大门,我校05级人文学院王冉(化名)同学身心陷入了巨大的痛楚和失望。她真的感到就业太难了,尤其是女大学生。“我既有国家三级涉外秘书证,学习成绩优异,还有很强的实践能力,可是单位就是不要我,仅仅因为我是女生。”她无奈地对记者说:“即使我说了我吃苦耐劳,能够胜任这份工作,可以应对加班和出差,可用人单位仍旧不给我机会。”

   “只招男性”,连续的很多场招聘会,用人单位都这样明确表示。“要加班、要出差、要应酬,我们就是这样规定的”,往往是他们的不要女生最为直接而简明的回答。

    女大学生就业难并非始自今日,而是一个由来已久的难题。尽管市场经济时代已经使人们尽情享受着现代化的馈赠,重男轻女的陋习却阴魂不散。女生要想找到满意的工作并不容易,即使女性被录用,用人单位的条件也相对苛刻。

    女大学生就业难是毕业生就业市场不够规范和完善的表现。“男强女弱”是毕业生就业的整体表现。记者在走访了中铁五局、北大青鸟等企业的招聘会后了解到,企业对于理科、男生的需求相对高于文科、女生的需求。中铁五局的人力资源部经理表示:他们单位只招聘理科专业的男生,看到许多女生悻悻而归,他表示对此感到很惋惜,但由于工作环境的限制,他们也无能为力。“根据自身优势,做企业需要的人才”是他们对女大学生就业的建议。

 

把握自己的底线

 

    近十年来形成的就业困境,逐年激增的就业人数,再加上今年的金融危机,就业形势自然不容乐观。牛迎宾老师说,“今年的就业形势相对于往年来说是有一些困难,就比如说前几天和科技大学联合举办的2009届毕业生供需洽谈会的单位数量比去年就减了近三成。”

    面对这些压力,仍有一些签了工作的同学,提出要违约。刚刚签了工作不久而现在就违约的李某同学说:“因为家里人不同意我去那么远的地方,那里的气候也不适合,所以考虑再三,还是要违约”

   “违约这种现象的影响很大,不仅仅是个人,而且与学校、用人单位有着密切的关系。对于个人不只是损失钱,还有信誉问题。因此同学们要合理定位自己的期望值,明晰自己的底线,从而签订协议,进行就业。”

  “找工作实际上不难,而找个好工作实在太难了。”经管学院的刘同学对记者说,“各大招聘会都拉开序幕了,每个招聘会也有很多企业,可就是找不到适合自己的,真的很让人头疼。招聘单位很多,而且要求也不高,甚至很多企业对学历的要求都是大专及以上学历,可是这些企业多是些不知名的小厂,完全没有发展前途可言。”电信学院的张同学也表示:“最近已经有好几家企业要和我签约,可我怕以后有更好的企业。而且我一直想进一些大企业工作,那样比较有发展前途。”

    并不能因为就业难,就说任何单位只要招人自己就去。“我的目标是新东方阳光作文的老师,因此现阶段即使有比如说秘书或者小职员的工作,我也不会签的。人毕竟要有追求和自我期望的。”05级人文学院荆延玲同学对未来充满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