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第3期·专题] 陕西文坛女军突起 “雨后彩虹”照亮西工

2008-04-07 作者:本报学生记者 胡忠英 阅读:

 

我校学子对话陕西80后女作家

    本报讯 3月28日晚,作为陕西省首届女作家创作研讨会系列活动之一的“80后女作家与大学生对话会”在我校未央校区举行,陕西省作家协会秘书长、创联部主任王芳闻,陕西省作家协会创联部副主任王晓渭,人文学院党总支书记田亮教授,陈忠实当代文学研究中心郭波教授,著名作家辛娟,80后女作家杨则纬、杨宇婷、代欣、高璨、吕恩慈出席了对话会,对话会由人文学院院长冯希哲教授主持。我校近200名学生到现场进行了关于文学写作的对话与交流。

冯希哲院长首先总结了陕西的文坛三代发展,指出现在的第三代正在冲击文坛,后辈迭出。

杨则纬做了《没有一种经历是多余的》的演说。她认为写作是自己的身体的一部分,写作时是需要灵感与天赋的,那种天赋可能就是大家所说的神经质,有的人对事物的捕捉会比较细腻,情感比较敏感,发现别人没有看到的东西,任何事都有得有失。作为一个作家,任何一种经历都不会是多余的。

吕恩慈表示了相似的观点,她说写作不是封闭的,而是源于敏感和本能。写作不是生硬的写出,而是自然而然的乐趣。在灵感降临的时候写下东西。全国90后十大作家,十三岁的高璨就自己的成长谈了自己的体会。她说创作里没有条条框框,写作不是用笔,而是想到什么就写下来。代欣认为自己的创作得益于一直坚持记日记,她的新书就是根据自己的日记汇集在一起的。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反应青少年的心声。

现就读于西北工业大学的杨宇霆说创作取原于与内心的对话和人的情感的释放。最重要的就是对生活的观察,单纯的学习文字并不能做好一些东西。需要了解接触很多方面的东西,不断的寻找机会。生活中的一些小细节不一定马上运用到文章中,但这些经历这些感受能使文字有一些真实的色彩。文字依赖于生活。

    西安工业大学材化学院同学提问名当代大学生在思考人自身的问题,应该关注那些问题? 杨则纬同学回答道,自己只是写一些身边的事。生活和情感,和自己联系比较紧密地,因为生活经历毕竟有局限。

    冯希喆院长作了总结,人要从自然的情性中尽快地转化为自觉的超越。人生无论是什么方式,什么状态,基本规律就是路永远都在脚下。这次交流会是工大学子第一次与80后的女作家面对面的交流,同学们不仅了解到同龄人的创作经历,也分享了对于文学创作的看法,这对自己的思想以及心灵都是一次有力的冲击。

 

陕西女作家精英讲坛在我校举行

    本报讯 为了让广大学生与我省女作家们有深入的交流,3月29日在我校未央校区举行了“陕西女作家精英讲坛”会、陕西省作协副主席、著名作家张虹、冷梦,陕西省作家协会秘书长、创联部主任、作家王芳闻,著名作家夏坚德、杨莹、周瑄璞,人文学院党总支书记田亮教授出席了讲坛会。人文学院院长冯希哲教授主持。西安工业大学百名学生到场聆听与学习。

    冷梦女士结合自己的两部作品《黄河大移民》和《天国葬礼》, 向同学们介绍了自己的写作经验,以及对写作的看法。她认为,真正的文学是人类灵魂的东西,在给与我们灵魂里想要的东西。写作是精神享受的过程。作家是人类精神的阐释者。她认为文学是介于人与神之间的,文学是可以给我们一种精神,一种意志的昂扬,告诉我们美好的东西,包括生活的历练,人生的经历。历练,经验很重要,甚至可以说一个人没有经历过肉体死亡和精神死亡的话,就不要谈文学。

围绕大学生最关注的如何写作问题,张虹告诉同学们如何“选择自己的最佳方式表达思想”。关于文学的主题,从古至今,中外文学表达的非常多,例如爱情、亲情、友情、父子情,如何让这些司空见惯的题材显出思想的光芒,她举了三个例子告诉同学们,我们面对的许多事都是没有光彩的,你必须选择新的角度用思想的光芒照亮它。

杨莹与同学们进行了谈心似的交谈,气氛轻松融洽。她告诉同学们要多读经典的书,在多元化的时代,有很多“垃圾”在多元化的审美的支配下,该怎样看书,最好就是在自己专业老师的指导与建议下,选择自己要看的书。

周瑄璞作了题为《作家,你看到了什么?》的讲说,她说,我们看到什么取决于我们的高度,站得高,看得远,还源于我们看到了之后大脑过滤了什么。经典就是放到历史长河中,永远不会过时。几千年来人的感情一直没有变,只是道具变了,人的情感永远是一样的。伟大的作家都是用头脑来思想,要多说,多想,多思考。

冯希哲院长作了大会总结。他指出,人要使大脑的功能得到最大发挥就要学会用大脑的部件大感知外界,用自己的耳朵辨别外界,用眼睛审视外界。任何经典需阅读的时候应该用大脑去看,任何老师在授课的时候也应该用大脑,这样我们的人生道路才更宽广。

 

我校女性文学研究渐入佳境

在陕西省首届女性创作研讨会上受到广泛关注

 

本报讯 陕西女性作家研讨会是我校第一次承办如此大规模的专题研讨会,这表明我校的文学研究,尤其是女性文学研究已经收到了省内学界的肯定,这次会上,我校提交的七篇论文令专家大为吃惊,反响强烈,会后专家们谈到,“西安工业大学如果坚持上两年时间,陕西的文学中心将由陕西师范大学和西北大学转移到这里。”畅广元对西北大学教授段建军说:“西安工业大学让陕西师范大学和西北大学汗颜。”

    西安工业大学的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是全国以工科为主的高校最早试点文学学科建设的积极成果之一,该学科经过了10多年的发展现已形成学科特色鲜明,学术研究活跃,在省内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力,具备较强的发展潜力。2005年10月我校依托该学科成立了以著名作家陈忠实先生命名的“陈忠实当代文学研究中心”。

      人文学院院长冯希哲教授告诉记者,从目前看陕西省作家队伍很壮观,后劲十足,女性作家现在取得的成绩不凡。在北京、上海、西安三大文学评论基地中,却始终没有发现崛起来得女作家。我们学校在前年开始有意识开展工作,目前学科梯队已经组建。从我们主办活动的背景看,竞争十分激烈,大家都开始向女性研究方面发展,例如交通大学,就与陕西师范大学联手申办,最后我们将自己的方案及研究成果呈现出来,获得了主办权。

“我们敢于承办这次研讨会说明我校的人文学科方面的水平不至于羞于见人,而是敢于和大家对话,这些都是以成果为支撑的。”冯希哲院长说。

在我校的人文研究中,女性文学研究是近年来方兴未艾的一片学术新天地,吸收西方女权主义的某些理论营养以现代人文精神为宗旨自觉关照女性作家及其作品。以我校哈佛大学高访学者归来的白军芳博士、张雅泉教授为带头人的学科梯队始终关注着一领域,陆续在《文学自由谈》《文艺报》《小说评论》《中国成人教育》《当代文坛》等报刊发表论文三十多篇,被《新华文摘》和人大报刊复印资料中心转载七篇,并且主持完成省级科研项目出版转专著和教材三部。

 “口碑相传很厉害,对于我们学校是很大的宣传,我们的话语权在那里,具体把握到那种程度,通过这次会议得到学术界的认可,得到社会的认可。”冯希哲院长说。

人文学院党总支书记田亮教授认为这次会议提高了人文学院的影响力,提升了学术水平,扩大了学生的视野,加强了学生与作家的交流。对于我校学生的全方位都有很大影响。这对于人文学院下一步将汉语言文学专业,现代文学学科作为支撑与特色学科进行发展是有较大意义的

冯希哲院长表示,在以后将会把研究成果逐步转移到教学中,使学生感受到老师讲课时不是照本宣科,而是感悟力的交融。把思维带动起来,带动学生做学问。

观点链接

陈忠实:陕西女作家发展到今天可能是陕西文学史上最雄壮的时候,从作品从队伍都是最壮观的时候。从年龄结构看阵势令人鼓舞。从写作内容上看改变了陕西文学传统结构,找不到纯粹写农村题材的女作家,将文学创作的视野和内容扩展到了城市,并且涉及到了城市生活中各个层面、各个角落和各个人物。

畅广元:读书不仅仅指读文学作品,而是应该广泛涉猎,通读各种社会、艺术、文学和哲学等经典书籍,以此来提高自己的思想认知高度和写作角度。拒绝“自恋”以及由此带来的“自我封闭”是陕西女作家应该警醒的另外一个“歧途”。

李星:陕西女作家的写作目前还处于“本色写作”的阶段,,境界不够高、思想不够深。有的女作家其作品和写作甚至还在文学和非文学之间徘徊。如何弥补上述的不足,建议大家要多读书。一个作家要想写出好的作品,进行深入而广泛的阅读是十分有必要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阅读水平有多高,创作水平就有多高。要加强个人的人格修养,追索大境界”

冯希哲:从整体女性作家创作基本情况看,我省女作家队伍齐整,后劲十足,成绩不凡。在小说和散文领域取得了卓越成就,并以鲜活的气息正在改变陕西文坛在视角,题材,风格结构等方面的传统,给文坛陕军注入新的活力与期望。

(根据现场录音整理,未经本人审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