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更新教育理念 巩固评建成果

2007-12-10 作者:本报学生记者 董伟 阅读:

 

    2007年 11月27——29日,我校在未央校区召开了为期三天的2007年教学工作会议暨教育科学研讨会,这是教育部对我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实地考察结束后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会议以“更新教育理念,巩固评建成果。强化队伍建设,推进质量工程”为主题。本次会议分为三个阶段:11月27日做大会报告,11月28日分组学习讨论,11月29日召开总结大会。

    11月27日下午,会议在雄壮的国歌声中开幕,开幕式由党委副书记丁养斌主持。刘建勋副校长做了题为《抓师资队伍建设,促教学质量提高》报告,张君安副校长做了题为《落实办学指导思想,优化学科结构,努力体现教学评估效益》报告,报告回顾了我校此前取得的评建成果,指出学校根据专家组的意见制定了整改方案,正在认真实施,确保整改效果。报告同时指出了我校教学工作面临的问题,即学校在人才培养过程、学科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学管理建设等方面的工作与办学指导思想的符合度还有进一步提高的空间。针对学校发展面临的问题,报告提出首先要统一学科专业结构调整的认识,学校的顶层设计要反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其次学科专业结构定位是进行学科专业结构调整优化的基本原则,学科优化的要点是理正其布局和发展内涵。在优化学科专业结构的方式上,报告提出了三点意见:一是以学科建设为龙头带动专业内涵建设;二是以人才培养为中心提高专业教育水平;三是以质量工程为平台突出专业办学特色。

    人事处处长冯希哲向大会做了“师资队伍建设情况现状说明及工作安排”发言。冯希哲介绍了我校师资队伍的整体情况、学历层次,以及今后引进教师的学历层次的要求。

    教务处处长范新向大会做了“加强内涵建设,全面实施质量工程”的发言,介绍了我校在国家实施“质量工程”的大背景下所取得的可喜成绩。近年来,我校获得了多项省级教学成果和项目,总体水平在省内同层次院校中等偏上。但也存在不弱环节,我校尚未实现国家级教学成果和“质量工程”建设项目的突破。为进一步推进我校“质量工程”的实施,范新会提出要抓三条主线:一是抓好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二是抓好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创建优质教学资源;三是抓好学风建设,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开幕式的最后,党委书记赛云秀发表了重要讲话。他指出,本次会议主题立意高,问题看的准,对指导我校教育教学工作有着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在党中央、教育部和省委省政府对高校教育的重视的大背景下,要深刻认识高等教育发展背景,贯彻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精神,不断更新教育观念,促进学校发展,为陕西科教强省作出新的贡献。他指出,要遵循“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20字方针,巩固评建成果。

    围绕着提高教学质量这个核心,赛书记指出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认真分析当前高等教育的发展形势,做好学校内涵发展和建设。这一内涵发展的主要标志就在管理、质量、特色等方面。我们要切实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党风带作风,以作风促教风,以教风育学风,把主要精力集中到自身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上来,集中在人才培养质量上来。

    11月28日,会议进行分组讨论。参会代表分为10组,其中金花校区6组,未央校区4组。各小组讨论了教务处提出的《西安工业大学教育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实施管理办法》和人事处提出的《关于进一步加强青年教师培养的意见》等8份文件,其中涉及我校为加强“质量工程”建设而做的诸多措施,包括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计划,优质教学资源建设计划,“质量工程”建设的管理和验收等诸多细节。在人事处提出的7份文件中有2份是专门针对青年教师培养的,包括教师的引进,深造等细节的规定。在小组讨论阶段参会人员还学习了《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和《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两份文件。

    11月29日下午,张君安副校长主持了总结大会。在总结会上,各分组长分别汇报了各分组的讨论情况。随后,会议表彰了06年课堂教学明星、07年省级教学名师以及优秀教学研究论文、教材、教案的获奖者。

    最后,校长刘江南做了总结讲话。在讲话中,刘江南校长指出首先要认识到实施质量工程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推动人才强校战略;要落实质量工程,务求取得实效,我校在“质量工程”中虽取得不错成绩,但还要继续努力争取在国家级的精品项目上取得突破。刘校长强调,实施质量工程强化师资队伍建设中要真抓实干,要建立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本次会议的召开,就是围绕着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对教育教学工作进行研讨,结合质量工程的实施,学校要不断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努力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和综合素质,争取在特色专业、教学名师、实践教学、课程改革等方面取得新的进展,为学校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