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坛之前:搭建一个不同知识领域,尤其是人文学科之间交流与借鉴的平台,一座人文学术通往“大众”的津梁是高校校报义不容辞的责任。对于以理工学科为主的高校来讲,更有别样的意义。有鉴于此,本报从本期起开设不定期专栏《西工人文论坛》,来稿论时、论事、论人物、论思想不限,阐述学理和评论现实皆可,惟愿作者力避讲学语和学究气,能自出机杼,自圆其说即可。来稿一经刊用,即致薄酬。投稿地址:金花校区行政楼5层校报编辑室,电子信箱:xigongbao@yahoo.com.cn,mameng60@hotmail.com。
《婴宁》是《聊斋志异》中的名篇,她“行无伪饰之真”“心无尘蔽之纯”“性有无羁之野”再加一个“人无一处不美”。她的举止,一任天生,喜怒哀乐,纯系于心;她的笑,近于憨痴的单纯;她的话,几于童稚的天真;她的美, “或顺或逆,或纵或横,随其所为,” 带着精神、生机、青春和雅致;她率真任性,却又不放肆狂野,她不拘于礼法又未违于礼法,心无挂碍又不失活泼洒脱。这是“聊斋”中的一颗明珠,是蒲松龄着意皴染的宁馨儿!
感谢蒲松龄先生的妙笔,在我国——这个以男性为核心的宗法血缘为背景的社会中,刻画出了这样一个天真烂漫,进退有度,人性完美的女性。她居住在人迹稀少的深山,一心等待自己的心上人来访,在他的言语的挑逗下,用清朗的笑语洗刷着这个男子的“不轨”。既传达了自己的情意,又制止了他的侵犯。在被娶回家之后,邻家之子用言语调戏她,她设计制伏了他,因此给家人带来了灾祸,眼看着一场由她招引的家族灭顶之灾不期而至,恰恰此时要治罪她丈夫的官员卸任,新上任的官员和她丈夫有叔侄关系,一切灾难化作烟云消散,不仅她的丈夫被释放,而且使其他人都认为是她的“异术” 运作,才令家族躲过大难,愈加的信服在她憨憨的笑后隐藏着聪颖、超人的巫术的力量,愈加的崇拜、喜爱她。只有婆婆听不惯她的笑,指责后,她再也不笑了。后生一子,见人就咯咯嬉笑,大有其母风范。
在《聊斋.》中有灵异之术的女子很多,大多数都以悲剧结束,只有婴宁,大得蒲氏青目,不仅嫁与自己心仪的男子,而且与他家庭和美,生儿育女。
在这种完美形象的作用下,人人向往婴宁,赞美婴宁,但是,谁人关心加在婴宁身上的重重枷锁?
——先来看看封建社会女性道德教育的方向。
我国封建社会是以男性为核心的宗法血缘制社会。上古的“圣书”男为乾天而在上,女为坤地而居下,男为主,女为从,男尊而女卑,夫为妻纲是天下“真理”,女性的权力在许多领域被剥夺如果说,封建社会不尊重人,轻视人,使人不成其为人,那么,从妇女身上能更清楚地看出这种专制精神。这种专制迫使女人按照一种规定好了的模式去塑造自己的生活。也就是说女性从一出生就进入一整套规定好了的伦理纲常的要求中,从《女诫》《闺范》到《女四书》,早已铸就她做人的准则,传统文化已经在他的行为模式、思想方法、情感态度中形成了深深的积淀。
关于封建传统文化对于女性的驯服而言,笔者想举一例来证明女性的处境。《女诫》是中国第一部系统完整的女性道德教科书,是中国最早的女圣人班昭写给自己女儿的书,全文近1700字,分为“卑弱”“夫妇”“敬慎”“妇行”“专心”“屈从”和“叔妹”七篇。从第一篇“卑弱”到最后一篇“叔妹”,贯穿的最核心的道德观点就是:以自卑为美德。“阳以刚为德,阴以柔为用,男以强为荣,女以弱为美”,这种的总体判断,把女性置于了弱者的地位,教育妇女要明白自己生来不如男子,在各方面都要屈服于男子。其次,在《女诫》中还要求女子只能从事于侍奉丈夫、公婆、小姑、小叔等家务劳动,不要参与政治、经济、军事的社会管理。我们每一个人都知道,自卑和自信是对立的,提倡自卑从根本上否认了女性发展的权利和可能,人的个性和才能的发展是需要广阔的天地和广泛的交往的,被驯化为忠实的奴隶和无自我意识的女性,只能是愚笨的、乏味的、死板的、缺乏生命力的人群,丈夫一死,自己的生存价值就随之消失,要么做一个替丈夫赡养老人的节妇,要么随丈夫去死,作个以身殉葬的烈妇,从根本上摧毁着女性生命美能够产生的基因。
——在来看看在这种背景下酝酿出的“婴宁”。
婴宁在上元节遇上子安,当时就嬉笑不止,还无意的扔了梅花相赠,在子安因相思而病卧床榻的时候,她又指引他来找到她,——这样的举止在封建《女诫》中的道德观来看,的确不是淑女做为,表面的无心计可以看出她实际上的的处心积虑,表面的单纯和无辜其实充满了风骚和勾引;子安进一步调戏她要“与之同榻”她痴憨的说“我不喜与生人睡”,摘把这句话转述给“姥姥”无限的娇俏、顽皮,其实是因为他明白姥姥耳背听不清她的话,于是在顽皮中又隐藏着无限的世故!但是后来;子安在问她是不是运用“异数’去走家族灾难时,她回答说“不知”——似乎仍然脱不去的娇憨、童真!在作者看来,这种表面单纯、内心颇有城府的女子才是具有完美人格的女子。那种不驯服于封建礼教的一面充满了美丽的神奇和生命的张力;那些从《女诫》出发塑造的无自我意识的无知和愚钝,在婴宁身上,仅仅是纯洁的点缀,这样的点缀和她内涵中卓越的智慧和超凡脱俗的法力形成一种绝妙的艺术落差,使人性完美的灵气尽含其中。
且住!
——一个是塑造不苟言笑、举止拘敛的封建范妇的教育体系,一个是行动自由、“嬉不知愁”的艺术形象,一方面封建的女性道德教育是要培养出缺乏自信、拘囿于闺房、病态的女性,而另一方面一个浑身散发着自由、智慧、健康、具有不可抵御的人性魅力的婴宁。如果说婴宁是作者蒲松龄精心雕琢的理想女性的话,这绝对不是封建礼教可以培养出来的。从这个视角想一想婴宁所生活的时代,以及她生活的文化环境,可以一窥负在她身上的重重枷锁,精神的、肉体的、人际关系的、政治权利的……想到这里,我们很自然的就想到她的身份——狐狸。——只有是狐狸她才能这么美丽动人。
的确,从婴宁的身上体现的矛盾可以看出女性在封建社会中的两难处境:她是既无心计的又是颇有心计的;她既要顺从与智力上的被愚弄,同时又要有超人的智慧;她既要贞洁美好,又要满足自己“真命天子”的调情;即使卑弱的,又是独立的;即使被拘囿的,又是能随意游走的……
这是一个对女性极端荒诞的构思,是婴宁最沉重的两难枷锁,在封建礼仪上要循规蹈矩,在个人爱情上要灵动、聪明、大胆,而规矩是扼杀生命力的最强大的杀手。我们如何能将一对仇敌同时附加于一个女子身上,婴宁该如何摆脱“狐”的身份成为男性心仪的爱人?
答案仍然要到历史中去寻找,如果说蒲松龄生活的时代使他把太多的“女诫”的阴影作为婴宁不能挣脱的羁绊不经意间带入作品的话,那么,婴宁最终还是提供给我们一个理想的范本的!她不是卑弱的,不是奴化的,不是依附的。如果说封建礼教的道德教育使婴宁成为一个虚幻的话,那么,没有了这些驯服女人的道德体系的今天,我们具有独立人格的女性就应该轻松的剥离封建礼教的道德驯化,使自己独立起来,做婴宁式的女性,她有智慧,有心计,大胆的追求爱情,独立的处理困境,自在的追求幸福,积极的奋斗,勇敢的追求,构建我们的美丽人生,而不是躲在旧的封建礼教的阴影中寻觅那个可以让我依附的“男人”。毕竟,这是一个把女性作为独立人格培养的教育体系,是要把女性培养成为女“人”而不是“狐狸”的塑造方向,所有想依赖封建意识过活的封建范妇都会在现实生活中走向悲剧……(作者系我校人文学院教师,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