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的北京,中国文艺界迎来了一件大事——2014年10月15日上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同志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同志指出,一部好的作品,应该是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同时也应该是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作品。文艺不能当市场的奴隶,不要沾满了铜臭气。优秀的文艺作品,最好是既能在思想上、艺术上取得成功,又能在市场上受到欢迎。(10月17日光明网)
以人民为主角,文艺才有生命力。习近平同志在文艺座谈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对于文艺工作者来说是激励、是鞭策。有助于提升文艺工作者自身的创作境界,充实文学艺术作品自身的内在价值,可谓给当下纷繁的文艺界指明了未来的工作、发展方向。
现实中,可能我们也都能感受得到,近年来,在社会价值日益多元化的市场经济中,一些文艺作品已经逐渐缺失了自身的要求,脱离应有的责任。曲艺作品越来越老“土”、建筑造型越来越搞“怪”、音乐词曲越来越媚“俗”,美术绘画越来越现“丑”……,凡林种种简直让人们触目惊心。我们甚至完全可以说,这样的文艺创作在很大程度上偏离了艺术创作的真谛,直接沦为了市场的附庸和奴隶。以至于“回避崇高、情感缺失、以量代质、近亲繁殖、跟风炒作、权力寻租、解构经典、闭门造车、技术崇拜、政绩工程”还一度成为当代文艺创作的十大现象。
分析其原因,功利性难辞其咎。试观当下的文艺创作,一味地通过加工来硬性“创造”,张扬虚幻、浮华、低俗、无病呻吟的效果,摆脱了实践、脱离了生活,盲目追求快餐式的所谓感受以及附带而来的经济效益。这些作品不仅没有什么艺术价值,发展下去,甚至还会把民众的人生观、价值观带领到扭曲变异中去。
当然,文艺创作的过程中同时兼顾经济效益,本无所厚非。可事实上是,一些创作者却没有很好地把握作品创作的尺度,脱离了生活和人民,其结果是使创作陷入了为利益而单一进行工作的尴尬境地。
如何把握好这个度呢?其实,在引导文艺发展方向的问题上,1942年召开的延安文艺座谈会,可谓是近、现代文艺发展工作上的一个里程碑。毛泽东同志在会议上发表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一文,阐述了文艺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原理。毛泽东同志提出的“中国的革命的文学家艺术家,有出息的文学家艺术家,必须到群众中去,必须长期地无条件地全心全意地到工农兵群众中去”这句话的精神,放到当今社会依然具有适用意义。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讲话精神的鼓舞下,解放区的文艺工作者纷纷将自己的内心贴近基层、贴近人民,贴近工作、生活的现实,去触摸人民群众精神上的每一次颤动、思想上的每一个瞬间、生活中的每一个片段,创作出了大量脍炙人口的艺术作品。其中歌剧《白毛女》、歌舞剧《兄妹开荒》、小说《太阳照在桑干河上》、歌曲《南泥湾》等等,已经成为中国文艺创作中的经典作品。
时隔70余年,习近平同志在全国文艺工作座谈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对文艺与政治、文艺与生活、文艺创作的形式与内容提升、时代精神与传统文化弘扬继承等许多方面,又提出了富有创造性的诸多理论观点。习近平同志强调指出:文艺创作方法有一百条、一千条,但最根本、最关键、最牢靠的办法是扎根人民、扎根生活。应该用现实主义精神和浪漫主义情怀关照现实生活,用光明驱散黑暗,用美善战胜丑恶,让人们看到美好,看到希望,看到梦想就在前方。
这就要求我们文艺工作者在具体实践和创作工作中,理解精神,务实贯彻。文艺作品要想取得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当然不能凭空创作,而应当紧密联系当下实际,关心人民群众的所思所想,在生活中汲取营养,方能创作出具有时代性、社会性,可知性好、可感性强的好作品。反过来讲,一个拥有着浑厚生活底蕴的作品,自然会在社会上起到传递正能量的效应,能够受到广大群众的欢迎;同时这类作品自然也能够在市场经济中叫好又叫座,创作者的文艺理念,自然而然的也就能够广泛地在社会上传播。
历史和现实证明,优秀的文艺作品具有独特而恒久的精神魅力,能够通过感染、感动读者与受众来实现其唤起、引领和吸引的功能,能够充分发挥以核心价值为凝聚的力量作用。
文艺工作者要严格遵循生活的规律,要去“粗”取“精”,得其精华,用生活中平易近人的事实,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用老百姓能够接受的艺术语言,找好角度,潜心创作,以使人民群众能够感同身受,从而引发思考,提升愉悦,得到鼓舞与激励。正如习近平同志所指出的:优秀的文艺作品,就是应该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同时也应该是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作品;最好是既能在思想上、艺术上取得成功,又能在市场上受到欢迎的作品。
文艺并不是独立于政治生活之外的领域。文艺作品就应当具有极强的时代性、人民性,代表着正确的方向,为社会弘扬时代精神、时代人物、时代主旋律,传播社会的正能量而做出贡献。
如果说1942年的延安文艺座谈会为中国革命的文艺带来了春天的话,那么2014年的北京文艺座谈会必将会焕发出中国文艺蓬勃发展的又一个春天。在这里我们希望,那些迷失的创作者们,在这即将盛开的文艺百花园地里,能够尽早收回那颗功利的心,回到文艺创作的康庄道路上来。我们也相信,在习近平总书记的悉心嘱托下,中国的文艺界必将承载着历史的使命,担当着崇高的责任,“牢记创作是自己的中心任务,为人民服务是自己的立身之本”。静下心来,精益求精地搞创作,把最好的精神食粮呈现给人民群众,为社会释放出满满的宏大正能量。(于孟晨 西安工业大学党委副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