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5个党组织入选第五批全省党建“双创”工作培育创建单位

2025-11-20 来源:党委组织部、党校 阅读:

(本网讯)近日,省委教育工委公布了第五批全省高校党建“双创”培育创建名单,我校机电工程学院党委入选全省党建工作“标杆院系”培育创建单位,光电工程学院光电测试技术研究所党支部、经济管理学院管科第二学生党支部、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教师第三党支部、基础学院数学与应用数学教工党支部入选全省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单位。

近年来,学校党委认真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全面实施基层党组织“对标争先”建设计划,构建“国省校”三个层面党建“双创”培育工作体系,坚持边培育、边创建、边推广,及时发掘、广泛宣传培育建设过程中的成熟机制、有效做法和典型经验,持续打造上下贯通、协同联动、示范引领的党建工作格局,积极探索深化“一融双高”的新路径,切实以高质量党建助力学校全面深化改革,引领和推动事业高质量发展,为学校建设“军工特色鲜明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提供有力组织保障。

机电工程学院党委

机电工程学院党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按照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严格对标“五个到位”标准,建立“三维”决策运行体系,构建“铸魂、强基、聚力、正风、守底”五大工程,采用“1+3+N”组织模式,构建“五位一体”学习矩阵,组成“专职组织员+辅导员+学生党务助理”三级工作梯队,实施“党建品牌”为引领、“齿轮传动”促融合、“齿轮榜样”树标杆三大联动体系,着力打造“机电齿轮红”党建品牌,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一流学科、一流专业建设,全面推动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

近年来,学院党委强根基、树标杆、团结全院师生锐意进取,获评“陕西高等学校教学管理工作先进集体”,多次荣获校级先进基层党委、文明学院、师德先进集体、宣传先进单位、征兵工作先进单位、就业工作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学院党委是学校首批党建“双创”标杆学院,1个党支部获批“第四批全省高校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和学校首批“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2个党支部先后获批校级样板支部并验收通过。

学院秉承“面向高端装备制造及国防工业,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链条,均衡开展本、硕、博各层次人才培养”的办学总目标,将“忠诚进取、精工博艺”校风融入育人全过程,持续深化专业教学改革与实践,拥有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省级教学团队5个;国家级一流课程5门、省级一流课程2门;机械工程学科平台和机械类专业教学平台共18个。在2025年软科全国专业排名中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专业双双获评A级专业。学院师资和教学成果丰硕,先后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2项、省部级奖9项,30余人荣获“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有突出贡献专家”“三五人才”“省级教学名师”等国家和省部级称号。

学院科研领域成果斐然,形成特种加工与精密加工等4个特色鲜明的研究方向。研发的CNC齿轮测量中心填补国内空白,服务300余家企业;攻克大口径深孔螺旋线加工等难题,开发五轴数控电解铣削新工艺及设备,为航空航天关重件加工提供新手段;搭建机械三维数字化资源库与CIDP平台,服务上百所高校。学院依托10个科研平台,集聚优质创新资源,涌现出一批精锐科研骨干,聚焦关键领域深耕细研,潜心攻克多项“卡脖子”技术难题,以硬核科研实力,彰显了“强化兵工精神”的育人底色与科研担当。

光电工程学院光电测试技术研究所党支部

光电所党支部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恪守“不忘初心筑党魂,实干求新创精品”理念,紧密围绕高校基层党支部“七个有力”建设要求,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党建工作与课程思政相融合,着力推动党建工作与教书育人、科学研究工作方面的深度融合,奋力开创“党建工作有特色、专业实践有成效、教研工作有创新”的“三有”高质量发展新局面,实现党建工作与教研业务同频共振。

支部以“光电信息教师团队”(陕西省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和“光电动态测试技术与仪器团队”(西安工业大学高水平学科团队)为依托,积极弘扬兵工精神,践行“忠诚进取,精工博艺”校风,努力解决“卡脖子”技术,在微弱信号处理、多目标探测与图像识别等方面形成多项创新成果,研制的测试设备应用到国内近90%的试验场,并出口近30个国家,有力保障了相关装备的动态参数测试。


近年来,支部教师先后承担国家级、省部级项目及重大横向项目60余项,科研经费超2000万元;发表SCI/EI收录论文36篇,授权发明专利7项,出版译著2部;获军事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1项,获发明协会发明创新一等奖1项;先后获陕西省教学成果特等奖、校级教育教学成果奖等10余项;指导学生先后荣获“研电赛”“光电设计大赛”和“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等国家级、省部级奖励20余项。支部获批校级党建“双创”样板支部,支部7人先后获校级“优秀教育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

经济管理学院管科第二学生党支部

管科第二学生党支部以“铸盾先锋、砺剑精兵”为建设特色,围绕“七个有力”,从“六步棋”“硬措施”“防护堤”“硬实力”“新途径”5个方面采取重要举措,凝练支部“132”学生党员发展路径。采取“本-研”贯通式党支部建设模式,坚持党建引领与专业教育相融合、立志铸魂与兵工特色相融合、支部建设与服务社会相融合、学科竞赛与成长成才相融合,实现支部引领与学生成长成才同频共振、支部建设与党员发展同向而行、支部优化与党员能力同步提高。

支部强化党员教育管理,下好学生党员教育“六步棋”。始终坚持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探索实施“观视频、学原文、打竞赛、讲形势、谈感想、聊学习”的菜单式学习模式。开展“三真五必”谈心谈话制度,重点抓理论学习、谈心谈话、成长提升。强化学生党员全流程考核,开展“管科第二学生党支部党员发展体系”工作,对入党积极分子、发展对象、预备党员、正式党员从档案材料规范、理论学习、学科竞赛等进行量化考核,构建多元支撑的党员培养发展体系。

支部注重学生素质能力提升,积极开展校内外党建联建活动,搭建师生交流平台,教师指导学生参与各类科技竞赛成果斐然,近年来,支部多个成员先后荣获第十八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科技作品竞赛国赛一等奖,“挑战杯”国赛二等奖,“挑战杯”省赛特等奖,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省级铜奖等,累计获奖学生达48人次。同时,支部党员就业率保持在95%以上,其中2人考取博士研究生、11人考取硕士研究生,育人成效显著。

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教师第三党支部

教师第三党支部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传承“兵工精神”红色基因,构建“1134”立体模式:以党建为核心,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育人为主线,切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紧扣“师资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产教融合”四个抓手,构建“党支部+系部+团队”三维融合工作模式,打造“红芯软炬”党建品牌,实现党建工作与业务发展深度融合、同向共进。

支部以“新型网络与检测控制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为依托,围绕服务国防信息化与智能化转型的重大需求,扎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聚焦装备智能控制、数实验证等关键技术难题,成功研发姿态传感器,解决了装备领域数字化高精度感知与控制的关键问题,成果应用于多型装备,实现关键技术的进口替代,产值超2000万。依托“陕西省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教学团队”和“陕西省软件设计类核心课程教学团队”推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2个专业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并通过教育部工程教育认证。

近年来,支部教师承担国家级、省部级项目及重大横向项目60余项,科研经费超1500万元;发表SCI/EI收录论文43篇,发表软著22项、申请专利24件;建成国家级一流课程2门、获陕西省教学成果奖2项,获批省级课程思政教学团队称号。指导学生参加中国高校计算机大赛、“蓝桥杯”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大赛和“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等竞赛,获国家级、省级奖励百余项,2025年“挑战杯”竞赛“揭榜挂帅”擂台赛中获全国特等奖。支部先后获批校级党建“双创”样板支部、校级“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荣获校级“先进党支部”,支部多人先后获校级“优秀党务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巾帼建功标兵”等称号。

基础学院数学与应用数学教工党支部

数学与应用数学教工党支部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锚定“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耕“党建+科教”融合路径,打造出一支政治素养高、科研能力强、育人成效优的党员先锋队伍,成为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的“红色引擎”。

支部13名党员形成了“高知化、年轻化、梯队化”的人才格局:高级职称人员占比达54%,博士学历人员占比85%,45岁以下青年党员占比54%,为科研创新与育人实践筑牢了坚实基础。2022年获批学校首批“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党支部坚持“围绕科研抓党建,抓好党建促科研”,以“三会一课”为载体开展科研攻坚专题研讨,联合校内外2个支部建立科研资源共享平台,近3年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40余篇,承担省部级科研项目近20项,科研成果多次为区域产业发展提供数字支撑,彰显“党建引领科研”的强劲动能。

支部创新“党建+育人”模式,营造“党员带头、全员育人”的氛围。将数学史中的红色故事融入教学,立项校级教改与思政课题10余项,获省、校级优秀教学成果奖共5项,出版《常微分方程》等校级规划教材2部。通过组建“党员考研指导团队”、实施“一对一择校规划”“真题精讲”等活动,辅导多名学生考入南开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名校。学生竞赛获国家级奖10余项,多名学生受校级以上表彰。

文、图:李茜  各培育创建单位  审核:易亮  编辑:张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