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学子在“挑战杯”中再创佳绩

2025-11-05 来源:团委 阅读:

(本网讯)10月31日—11月3日,由共青团中央、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教育部、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中华全国学生联合会及江苏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第十九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终审决赛在南京大学举行。我校获7项国奖。

在本次比赛中,我校在“揭榜挂帅”擂台赛获特等奖1项、“人工智能+”专项赛二等奖1项、主体赛三等奖5项;取得了“揭榜挂帅”专项赛“特等奖”的新突破;在本届比赛“1+2+N”工作矩阵中,实现主体赛、“揭榜挂帅”“人工智能+”赛道均获国家级奖项,实现所有赛道全覆盖。

本届大赛共吸引来自全国2700多所高校的40余万件作品、300多万名学生参赛。我校于2024年6月启动了“挑战杯”竞赛立项申报工作,全校14个学院申报作品361项,超过3000名师生参加比赛。

自大赛启动以来,学校高度重视,校党委书记侯成义结合学校党政要点工作提出具体目标任务,要求取得突破性成绩,并全力做好赛事组织保障工作,校党委副书记马福全程指导工作开展。校团委、各学院和相关职能部门通力合作,积极配合,精心组织了赛事宣讲、赛前培训、辅导打磨、模拟答辩等工作,全力保障各参赛作品备赛全过程。

近年来,学校锚定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战略目标,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将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深度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形成了党政高度重视,各职能部门齐抓共管、二级学院联动的工作体系,校园科技学术氛围持续升温,学生科技创新素养显著提升,在高层次科技竞赛中屡创佳绩。

下一步,学校将聚焦实践育人提质增效,持续优化学生科技竞赛组织服务保障机制,打造“‘挑战杯’系列竞赛牵引+学科专业特色竞赛共促”的大学生科技竞赛新格局,引导广大青年学子以学践知、勇闯敢创,立科创报国之志,为学校学科专业建设与科技强国伟业注入青春动能、贡献智慧力量。

文:夏开成  图:各参赛团队  审核:牛迎宾  编辑:杨笑

获奖作品基本情况:

一、“揭榜挂帅”擂台赛特等奖1项

SH-22 基于人工智能的复杂环境驾驶中注意力追踪精准检测与客观评估创新技术

参赛学生:吴恭朴、王鹏博、张和铭、张宇、王文通、吴梓涵、陈泽辉、李悦、王睿泽、方亚超

指导教师:王长元、王洪喜、薛鹏翔

学院:光电工程学院、机电工程学院、电子信息工程学院、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基础学院、兵器科学与技术学院

二、“人工智能+”专项赛二等奖1项

穿越千年—AI+AR驱动的山西永乐宫壁画数字化修复与互动虚拟展览

参赛学生:王莉亚、王舒、邱明璇、胡凯、刘梓萱、段紫凌、张怡雯、张思莹、肖雅文、毛欣雨

指导教师:董志铭、姚文婷、高莹

学院:设计学院

三、主体赛三等奖5项

1.低碳存储——全球首创SnS₂超低功耗阻变存储器

参赛学生:陈瑞祥、高晶晶、耿朋辉、陈卓、王星晨、王祎、张好、陈欢驰

指导教师:坚佳莹、陈建、马雅玲

学院: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2.协力渡危机,灾后齐驰援:政企协同的灾后应急物资配送研究——以陕西省为例

参赛学生:许凯瑞、陈韬毅、宋龙飞、张鹏、施康超、孙曼琼、吉妙铃、王文静

指导教师:苏兵、姬浩、张萌

学院:经济管理学院

3.驭光者——高精度大行程高速光学扫描振镜

参赛学生:李岸霖、赵虎、马文婧、路阔、臧日平、朱娇阳、薛博晏

指导教师:王琳、刘雪莲、肖锋

学院:兵器科学与技术学院

4.焕骨新生——生物陶瓷支架宏微孔一体化3D打印

参赛学生:董俊卓、李子昂、齐俊、许可欣、张曼汝、雷宇阳、赵建玟、周小慧

指导教师:张耿、苏国康、张传运

学院:机电工程学院

5.镁渣改性聚烯烃制备环境友好、高值低耗的新型石塑复合材料

参赛学生:刘佳玲、陈思甜、张渤、喻菲洋、杨芳、郭婷婷、冯佳乐、张岩森

指导教师:强涛、杨忠、乔娜

学院:材料与化工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