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届陕西女作家创作研讨会在西安举行
本报讯
(记者 贾英 陈婷)
3月29日,由陕西省作协和西安工业大学联合主办的“首届陕西女作家创作研讨会”在西安召开。这是陕西文学界自建国以来针对女性作家群体创作现状召开的首次盛会。它既是对陕西女性创作的一次全面检阅,也是对繁荣陕西女性创作的一次有力推动。
中国作协副主席陈忠实,中国女性文学研究会副会长谭湘,陕西省作协主席团成员李国平、冷梦、张虹、王芳闻,陕西省著名评论家李星、畅广元、王仲生、常智奇、段建军、杨乐生等,和50多位陕西女作家齐聚一堂,梳理了陕西女性文学创作,肯定了女作家们所取得的成就,同时直言不讳地指出了她们在创作中存在的问题。
与男性作家相比较,陕西女性作家更多地充盈着细微、灵动和明丽。自上世纪50年代开始,陕西女性作家创作走出了一条漫长而清晰的道路。从老一辈作家贺抒玉、高彬、张文彬到李天芳、叶广芩、冷梦,她们的创作充满了对本民族及人类生存状况的沉重思考,奠定了陕西女作家在全国文坛的地位。改革开放以后,周瑄璞、唐卡等一批文坛新人,以她们的独特视角书写着时代的篇章,熠熠闪烁在陕西文学的天空。陈忠实表示,陕西女作家队伍的壮大和实力的不断提升,已经开始扭转男作家一统天下的局面。小说、诗歌、散文等文学类型中也都出现了女作家的身影,其阵容强大,实力不可小觑。她们不仅写农村题材,也写都市生活,各个层面、各个领域都有所涉及,丰富了陕西文学作品的创作,这些都是值得肯定的。但应该注意的是,陕西作家的代表人物路遥和贾平凹都在30岁前后分别以《人生》和《满月儿》成为了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知名作家,以这个标准来衡量和看待陕西女作家的文学成就,其形势不容乐观。而放眼全国,与王安忆、铁凝、方方这样的一流作家相比,陕西尚有较大差距。因此,陕西女作家们在文学观、创作理念以及知识结构层面上有待提高和突破。
多读书,并且不单是读文学作品这一建议成为以李星、畅广元等为代表的评论界老前辈给陕西女作家开出的“良方”之一。他们表示要广泛阅读,不仅要看文史哲经典著作,也要关心自然科学的发展,只有加深了思想认知水平才能创作出具有丰富内涵的作品来。与会专家还指出,陕西女作家应拒绝“自恋”以及由此带来的“自我封闭”。对此,王仲生这样说:“翻开陕西女作家文集,好几篇的开头都是‘透过我家的窗户我看见了……’,一扇窗户将她们关在了一个小空间里。作家应该用真心去亲吻大地、拥抱大地,而不要过多地陶醉在自我的世界中。”
对于起步稍晚的诗歌创作,有专家指出,陕西女性诗歌虽然已经创造出了一方“乡土诗歌世界”,体现出了“女性性别意识的觉醒”,但仍然存在着“模仿痕迹过重、诗的内在情绪缺失”等弊端,需要进一步克服。还有学者针对陕西女作家的散文创作,提出存在“少大家、少精品、少特色”的“三少”现象,并分析其原因在于“缺乏定位、缺乏个性”,建议要“立足本土、感悟平凡、强化感情”。
与会的80、90后小作家成为了一道风景。她们年龄虽小,但显现出较高的文学天分和创作热情。专家们认为,陕西的女作家群体中有这样的一群年轻的文学爱好者,是一件值得欣喜的事,这表明在陕西这片文学厚土上,不乏热爱文学、倾心创作的少年作者,而这种现象在物质生活极大丰富,外界诱惑日益增多,生活方式越来越多样化的今天,尤其难能可贵。但是,如何为小作家提供一个严谨的文学创作环境,让她们的天赋随着阅历的丰富不断地被发现、挖掘出来,成为学者们关注的话题。
研讨会上,专家们热烈讨论,献言献策,无疑会对陕西女作家今后的创作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也将成为整个陕西文学更攀高峰的新起点。
编辑:张荣
亦文 |